印度担任 G20 主席国,重塑全球金融

可持续增长是首要议程

9 月 9 日至 10 日,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新德里主持召开 G20 领导人峰会。印度尼西亚于 2022 年 12 月 1 日将主席职位移交给印度,巴西的主席任期将于 2023 年 12 月 1 日开始。虽然每位主席都有自己的议程,但通过三驾马车机制保持连续性,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席在整个会议中密切协调那一年。以印度为中心的三驾马车包括印度尼西亚和巴西两个大型新兴市场,这对全球金融具有重要意义。

自2009年多伦多峰会以来,历届G20主席国均宣称,G20(作为一个自主选举的非代表性实体)的主要理由是为世界大型经济体的领导人提供“强大、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基础。国家和全球层面的平衡和包容性经济增长。

随着世界从 Covid-19 造成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印度已担任 G20 主席国,以在极具挑战性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环境中重振这一共同雄心。为了更好地理解印度担任轮值主席国的雄心,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2008年G20领导人峰会进程的起源。

雷曼兄弟倒闭后,大西洋两岸的金融市场直线下滑。美国正处于卸任总统乔治·W·布什和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之间的尴尬过渡之中。七国集团领导人邀请现有部长级二十国集团成员(自 1999 年开始举行会议)召开政府首脑级会议。这被广泛视为中国争取合作行为的一种手段,当时中国已经是全球贸易和金融的主要力量。

2009 年 5 月的伦敦峰会证明了在危机中合作的意愿,并帮助稳定了市场。当时,人们对全球包容性增长的前景和各国趋同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尽管国内不平等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尤其是在美国。

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种良性力量。世界贸易蓬勃发展。世界正在享受和平红利。条件有利于集体行动,尽管即便如此,应对全球失衡的先发制人的行动(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直到危机爆发才受到青睐。

2008 年危机中金融部门的脆弱性给七国集团国家带来了重大冲击,尤其是紧随其后的欧元危机。因此,G20 的早期活动不是为了恢复增长,而是为了使七国集团经济体免受其金融部门的进一步风险。

15 年后,当印度审视世界时,情况完全不同。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与不可持续的债务作斗争,同时努力确保其人民的粮食和能源安全。印度作为G20主席国,自视为代表南半球成员国的利益,并提议加入非洲联盟,就像欧盟成为G20正式成员一样。

尽管印度拥有相对较快地从 Covid-19 疫情中恢复过来的规模和自主权,但大多数南方国家的情况并非如此。由于Covid-19,发展势头明显恶化,战争、制裁和通货膨胀的余波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增加了经济和社会压力。经济发展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停滞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评论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由于地缘政治的变化,这场深刻的危机并没有唤起过去的团结。在通过二十国集团的金融轨道支持全球南方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印度的重点是使多边开发银行体系适应当前的挑战,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共同框架内解决低收入国家的债务问题。

国际清算银行、欧洲中央银行等官方机构以及受人尊敬的学者(例如伦敦商学院的海伦·雷伊)对明显的全球金融周期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该周期主要由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决策驱动。大城市中央银行,特别是美联储。这一周期对流入和流出新兴市场以及越来越多的所谓“前沿市场”的投资组合流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这种循环的存在对于发展金融具有深远的重要性,因为绿色转型是资本密集型的​​。应对Covid-19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使用了债务能力,因此额外的资本必须来自国外。吸收这些资本意味着更高的经常账户赤字,或者换句话说,稳定的资本流入和强大的全球安全网。扩大多边开发银行的贷款能力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更大的奖励是让在北方管理的私人资本找到进入南方高回报项目的途径。

这需要重新构想全球金融的手段和目的,而七国集团主席国并未选择解决这一问题。印度在启动资本充足率框架后,就开始效仿印度尼西亚的多边开发银行倡议。本周末的峰会可能会发出信号,表明七国集团是否愿意按照印度委托的专家组的建议进一步探索增资。

随着巴西取代印度,考虑到其自身资本市场的复杂性和一体化,巴西或许将承担重塑私人金融技能和人才的任务,以应对这个受损星球的发展挑战。

返回顶部